好孩子是惯出来的

时间:2024-01-12 10:08:07
好孩子是惯出来的

好孩子是惯出来的

好孩子是惯出来的,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是离不开父母的教育和引导的,相信每个家长都希望培育好自己的孩子,其实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根据孩子的性格来,下面小编分享好孩子是惯出来的?

  好孩子是惯出来的1

战胜惰性

暑假到了。对于在课堂上奋战了一个学期的学生来说,“终于轻松啦”,无疑是发自心底的呼声。但是,放暑假,是不是该彻彻底底地抛开一切,只顾休息玩乐呢?这种想法显然不足取。

人们恐怕都有这样的经历:清晨闹钟将你从睡梦中惊醒,你一边想着自己所订的计划,同时享受着躺在被窝里的舒适,不断地对自己说:该起床了;一边又不断地给自己寻找借口——再等一会儿。于是,在忐忑不安之中,又躺了5分钟,甚至10分钟……暑假了,类似的镜头恐怕会更多地再现。

到了暑假,一般家庭的父母都是白天上班,大段的时间只有孩子一人在家,家中即使有老人,管理的力度显然远不如父母。当孩子的惰性占据了上风之时,一切就处于失控状态了。

什么是惰性?惰性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拖沓。把今天该完成的事情拖延到明天,甚至遥遥无期,直到被逼无奈,拖不下去时才来赶工。这种行为极具破坏性,也是最危险的恶习。它使人丧失进取心。

一旦开始遇事推拖,滋生惰性,就很容易再次拖延,直到变成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。如果你存心拖延逃避,你就能找出成千上万个理由来辩解为什么事情无法完成,而对事情应该完成的理由却想得少之又少。

每当自己要付出劳动时,或要作出抉择时,总会为自己找一些借口来安慰自己,总想让自己轻松些、舒服些。有些孩子深陷于“激战”的泥潭中,被“主动”和“惰性”拉来拉去,不知所措……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地浪费了。

要想战胜惰性,首先要让惰性没有乘虚而入的可能。诸如早上起床这样的事是没必要作任何考虑的。我们需要想尽一切办法不去拖延,在知道自己要做一件事的同时,立即动手,绝不给自己留一秒钟的思考余地。

千万不能让自己拉开和惰性开仗的架势。对付惰性最好的办法就是根本不让惰性出现。往往在事情的开端,头脑中冒出“我是不是可以……”这样的问题时,惰性就出现了,“战争”也就开始了。一旦开仗,结果就很难说了。

所以,要在积极的想法一出现时,就马上行动。? 其次,应制订一个从早晨起床到晚上熄灯睡觉的作息表,在作息表里明确写上自己的日程安排。

“天”的单位太大了,一个有实际意义的时间计划,至少应该细化到小时,也就是说,自己一天当中能够利用多少个小时,还要知道一个小时的效率是多少。把这些复杂的事情变成一些小的、互不相关的、可以按部就班来完成的事情,这样更容易把事情办成。

再次,父母可以利用暑假给孩子尽可能多的自由,并要求他对自己的自由负责。有必要的话,应用心设计训练孩子自制力的计划,帮助他控制自己的惰性和欲望。父母不仅要要求孩子,而且自己也要参与,至少在孩子面前应该表现得富有自制力,固守承诺,充满责任心。

好孩子不是“管”出来的,是“惯”出来的

同事们都羡慕我有个好女儿:省心,自觉,不用管。我告诉他们:好孩子不是“管”出来的,是“惯”出来的。这里的“惯”不是娇惯,而是帮助她养成好习惯。

习惯是由多次重复的行为形成的,因此,要培养好习惯得从平时的行为抓起。孩子平时大部分时间在学校,作为父母,主要是双休日和寒、暑假对孩子的管理和引导。

女儿读小学时,每年的暑假我们家都有一段时间的“真空”:她爸爸白天在外面做生意,我要参加学校组织的旅游,一连六七天没人管孩子,怎么办呢?我想出了一个“遥控”的办法:和孩子一起制订一份作息时间表和计划书,然后让她按部就班地去完成。

详细的作息时间已经忘记了,我只大致记得每天要有这样几项内容:进行一个小时的体育活动,画三幅小国画,写三张(16开大小的)毛笔字,吹一个小时的长笛,做一个小时的作业,然后看电视,睡午觉,看书。

看电视要有选择性,买一份《中国电视报》,圈出适合她看并且她也喜欢看的节目,定时看,每天看电视的时间不超过两小时。

计划订好之后,画一张表,每天登记,完成一项打一个勾,完不成的第二天补上。总体完成得好的奖励,否则处罚。

日复一日之后,孩子的习惯慢慢养成了,无论父母在家不在家,该做什么的时候,她会自觉去做,后来再大一些,她就可以自己为自己订计划了。

女儿刚参加完高考,考前她们华师大二附中提前17天让学生在家里复习。我照常到校上班,她爸爸照常忙他的餐馆,就她一个人在家里复习。头两天放假,她收拾屋子,整理书籍资料,归类,订考前复习计划,稍作调整、放松。

从第三天起,便进入了有条不紊的自学。有时候,我和她爸在餐馆里忙到晚上近十点钟才回家,女儿一个人仍在她的房间里安静地学习,电视、电脑都没随便开。倒是我们回去之后,她才过来和我们一起看看《艺术人生》《人物》《央视论坛》《新闻调查》等电视节目,23∶00前睡觉。

又逢暑假,孩子们兴奋,父母们忧心忡忡,巴不得学校天天上课。其实假期是培养孩子自主意识和独立生活、学习能力的绝好机会,关键是父母如何遥控,孩子如何自控。

建议父母学一点“放风筝”的技巧: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制订一份覆盖学习、生活、娱乐等方面的计划,然后抓住这根“线”,让孩子在假期“飞得高,飞得远”,又不偏离“轨道”。

好习惯养成之后,的确有“一劳永逸”之效。依照这个推论:多次重复的行为变成习惯,习惯决定性格,而性格最终决定人的命运。这样看来,对孩子习惯的培养就真不是一件小事了。

  好孩子是惯出来的2

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

一、家长常批评孩子,导致孩子没信心

1、增强孩子自信心

家长对孩子经常表示夸奖、赞美,对孩子能够独立完成一件事情表示肯定,可以强化儿童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,满足其成就欲。

并能使孩子自我感觉良好,激发继续尝试的兴趣和探索的热情,以求获得更大的成就,维持这种夸奖、赞美或再度获得这种“殊荣”。

2、增强孩子的信任感

如果父母经常奚落或责备孩子,孩子会认为家长不信任自己,这样的孩子对家长也不会信任。

父母对孩子的'言行做出正确的评价,并经常予以夸奖、赞美,家庭就会产生一种新的气氛,有助于父母与孩子之间建立积极的关系,使彼此之间更接近,并产生信任感。

3、利于孩子的身心成长

儿童道德品质形成的最初阶段,是非观念模糊,自制能力差。因此,家长对孩子的引导、奖励与夸奖、赞美至关重要。夸奖、赞美幼儿,能激发他正确的外在动机,产生好的行为,并能强化儿童所完成的这一行为。

孩子经常得到夸奖、赞美,以后当他碰到类似事情时,便知道该怎样去做,怎样才会让长辈满意,并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定势,增强自我约束的能力。

二、家长应该怎么夸孩子

1、就事论事地夸奖

夸孩子的时候,你要懂得就事论事地夸,要学会将孩子做事成功的原因归结于孩子的努力,孩子就会知道,通过努力可以做出改变,通过自己的努力,会得到长辈的肯定和赞美。

例如,5岁的孩子开始懂得帮助妈妈做简单的家务,家长就应该就事论事地说“帮忙做家务的孩子真棒”之类,而不要觉得孩子到了该帮忙做家务的年龄。

2、大力夸奖孩子的第一次

在获得家长的称赞之后,孩子很希望以后能多多得到家长的夸奖。在此需要提醒家长的是,不要因为孩子一次表现良好,就期待孩子每次都可以做得很好。因为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,他们的各种能力都尚未成熟,很多行为的出现都是不可预期的。

所以,我们对孩子的夸奖,要着重第一次大力夸奖。例如,孩子第一次自己会穿衣服,家长就要适当进行表扬,希望孩子以后都能够更多独立,可以有更多事情学会自己动手。

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认同,当其取得一定的进步时,父母要及时地给予赞扬,这可以传递给孩子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,让孩子更加在自信和努力。

3、有所夸有所不夸

当孩子因为做好一件事而受到称赞时,就会产生某种期待,比如下次再完成这件事之后,他还希望家长能够继续夸奖他。为了获得夸奖而去努力,这似乎不是一个正确的处事态度,容易让孩子养成较强的功利心。

所以,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,家长可以逐渐减少夸奖的次数,对孩子所做的事情有所夸有所不夸。让孩子转变态度,认识到自己把事情做好是理所当然的。比如说,当上幼儿园了,要准时看书做功课是孩子应该做好的,家长就要灌输孩子“你就应该把自己的事情做好”这种意识。

4、夸得具体而适度

我们如果总是笼统地表扬孩子,比如你真棒,这会让孩子无所适从,因为他们年龄尚小,可能不知道你为何夸奖她。也许孩子只是端了一次饭,妈妈与其兴高采烈地表示“好孩子,你真棒”,不如告诉他“谢谢你帮妈妈端饭,妈妈很开心”。

如果家长有针对性地、具体而适度地表扬孩子,会让孩子更容易理解,并且知道今后应该怎么做,如何努力。这样夸得具体而适度的方法,对孩子的成长更加有利。

总之,家长对孩子夸奖,不是无原则地戴高帽子,要讲方式和方法。要懂得欣赏孩子的优点,夸奖孩子要及时。学会聆听孩子说的话,也要学会让自己说的话被孩子接纳。

《好孩子是惯出来的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